产品 | 提前预定时间 | 取消政策 | 原价 | 优惠价 |
---|
产品 | 提前预定时间 | 取消政策 | 原价 | 优惠价 |
---|
云南省五大古寺之一。在该地被奉为祖寺。云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云南省著名古寺。根据寺内碑文记载,拖姑清真寺始建于清雍正八年(公元1730年)由清朝武官蔡家地马姓先祖马鳞灿公、马鳞炽公因战功而获得封地拖姑地区,故带头捐资建造该寺正殿。
中文名称拖姑清真寺 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 | 地理位置云南省鲁甸县城之东7公里外的桃源 回族乡玉盘山中景点级别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|
景点特色:
根据碑文记载,拖姑清真寺1730年由安笼镇中军侍卫马相乾及从征举人马麟灿、马麟炽兄弟捐资建造大殿,1755年由赛焕章阿訇倡议,当地教亲筹资修建唤醒楼和厢房等其他建筑。 进入清真寺前,首先看到的是六角形三重攒尖亭式的唤醒楼,下面是三间木构“无倦堂”。唤醒楼上悬挂有1746年镇守云南昭通东雄总兵官、世袭骑都尉冶大雄书赠“普慈万有”匾,这块匾最初悬挂在大殿,后来移到了唤醒楼上。海阿訇指给我们唤醒楼石柱上有一些古生物化石,这应该是各地清真寺中仅见的。
景区介绍:
拖姑清真寺位于昭通市鲁甸县城东部约10公里的桃源回族乡拖姑村。始建于雍正八年(1730年),寺四周 良田环绕,河堤蜿蜒,树木成荫,田外山丘环抱,环境幽静。
全寺由 正殿、唤醒楼、无倦堂、 后亭、 厢房、 水房、照壁等构成四合院,共有殿阁楼亭30余间,总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,该寺以其建筑工艺独特、历史悠久而闻名,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祖寺渊源:
作为礼拜之所;公元1755年经住寺阿訇赛焕章牵头,到 四川、 贵州、 陕西、 宁夏及省内各地募捐,相继建起了唤醒楼、厢房。以后又几经修葺增建至现在规模。(另有传说为阮氏第四代先祖阮世美老仙巴巴创建)
景区概况:
主殿:
主殿为全寺的主体建筑,高约13米、长约18米、宽约15米,由36根圆柱支撑。殿宇庄严雄伟、雕梁画栋,殿堂中央有一横匾,上书“快乐天堂”,大厅内可容纳近三百人礼拜。殿中有两根大横梁分别仅由四条小薄方木支撑,其构筑之奇妙,技艺之精湛,令人赞叹不已。殿顶檐翘四角,气度不凡。
唤醒楼:
唤醒楼,即呼唤快来礼拜之意,是全寺最为奇妙、最引人注目的地方。一根根大圆木柱直立其中,挑起层层梁椽,乍一看去,恍如柱柱到顶,其实不然。内分五层,木柱层层递减。一、二层各二十八根,三、四各十根,到第五层只有六根了。这些圆柱和横梁交错连接,构成下矩形上六方形的骨架,支撑着主亭的三层筒瓦翘檐。令人叫绝的是,整座楼的建筑竟然没有用一根铁钉连接,充分体现了劳动者的聪明才智和高超的建筑技巧。
在唤醒楼二层背面,面对大殿一侧的檐下,悬挂着一块巨匾,上有“普慈万有”四个行草大字,系清乾隆十一年(公元1746年) 昭通府总兵世袭骑都尉冶大雄书赠。
寺内对联:“层图重辉 华树赠益”,生动地概括了清真寺的实貌和建筑特色。
厢房:
过唤醒楼,中间为一大院子,两旁为厢房。厢房现用作主寺阿匐、宗教管理委员会和教学用房。院子宽敞,约四百平方米,植有四株柏树,清绿葱茏,尚存一棵金桂树,中秋前后,花香飘溢,沁人心脾。
拖姑清真大寺独具一格的建筑,在 昭通地区一百多座清真寺中首屈一指;就其历史久远,在云南省有“祖寺”之称。建筑技艺巧夺天工,无钉、无楔、无扣,结构科学合理,几经沧桑,数次地震,毫无倾斜崩塌,令人叹为观止。
桃源乡——回民聚居点:
桃源乡是 回族自治乡,为云南省一个较大的回民聚居点。穿桃源街北行两公里,便到了拖姑村,村子依山傍水,背靠布满松林的青山,面临波光鳞鳞的水田,房屋错落有致,整个村子掩映在浓郁的白杨树林中,显得那么幽深、宁静。
满意度%